从“吃海”到“耕海”

本报记者 许静
10月11日下午。吃海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官草汪村。从到耕海
村民常言学拎起一根皮条(贻贝附着基)向大家展示,吃海上边密密地布满了黑色贻贝。从到耕海他说:“这是吃海前几天不小心弄断的。在海里还有4万多根,从到耕海再过两三个月就成熟了。吃海”
虽是从到耕海头一年养殖,常言学却充满信心:“贻贝被称为海中鸡蛋,吃海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从到耕海营养物质。海州湾有9条河流入海,吃海饵料丰富,从到耕海贻贝品质尤其好。吃海今年雨水多,从到耕海贻贝个头大,吃海肥度高,我这4万根皮条预计能收获200万斤。”
拥有15年海水养殖经验的宋祥善,今年也将养殖量扩到了4万根。他说,自己去年上了3万根皮条,收入100多万元。今年一方面扩大了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将养殖区域设在离岸更远的海域,这样水质好,产值高。
多少年来,岚山头人一直临海而居,过着传统的渔家生活。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岚山头人勇敢地掉转“船头”,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据悉,全街道从事贻贝、紫菜等海水养殖的约110户(其中公司30余家),海水养殖面积10万余亩,贻贝养殖规模户均4万根皮条,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水产品养殖基地。
街道合理规划海域,充分发挥两家浅海养殖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全街道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前三岛,“耕海”的区域已走向深蓝。
通过投放礁体、石块、报废渔船等措施,这里构建起大型人工渔礁。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近日录制的海底录像显示,五颜六色的海藻随波摇曳,礁体间隙的隐秘处趴着安静的鲍鱼、海参,大大小小的鱼群来回游弋,活脱脱一个“海洋牧场”。
“万亩海洋人工牧场项目已列入半岛蓝色经济计划范
相关文章
- 海峡网9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文 吴晓平/图)漫步筼筜湖畔,竟有意外惊喜,最近,市民黄先生在湖边散步时,先后发现了海龟和中华鲎在湖水中畅游。“海龟和中华鲎原本都生活在大海,在筼筜2025-05-02
- “艺博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已落实展位310多个本报讯本报通讯员)第二届中国(日照)国际工艺品博览会开幕临近,招商招展、氛围营造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顺利进行。笔者从艺博会组委会获悉,2025-05-02
- 本报讯记者 厉敏)4月21日,我市第一块“网络文化咨询室”的牌子挂到了市艺术学校的图书楼上,“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咨询服务箱”也同时上墙。艺术学校的学生们对市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这一举措表示由衷欢迎,并踊跃2025-05-02
- 本报讯通讯员 张守军)4月22日,国家下达我市2009年廉租住房建设扩大内需国债投资预算指标1500万元已经到位,专项用于我市市区1500套棚改(廉租房)项目建设。 据了解,国家和省、市作出扩大内需、2025-05-02
- 海峡网8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这个夏天,假“客服”很忙,仅上一周,七天内就有42人被假“客服”骗了。昨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为此发2025-05-02
- 本报讯(记者 孟锋) 4月27日,从市园林管理局传来好消息,日前,50余盏黑光灯首次在我市10余条道路上亮相,目的是剿杀美国白蛾。 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安装黑光灯防治美国白蛾,是利用了美国白蛾成虫具有2025-05-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