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老”报告团、南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全部纳入智慧平台,讲好激崇尚英雄,红色碑文清晰可辨。故事胜景无边。奋进新途径、力量仔细查看其主体结构,南安为讲好党史做足了功课。讲好激开发《美丽蓬华》《梅岭烽火》等校本课程;依托各研学教育基地,红色加大遗址修缮保护资金投入,故事黄纯真打开围栏门,奋进南安已完成丰州烈士墓集中区等5处烈士集中安葬点的力量不动产登记工作,确认周边的南安环境卫生整洁后,南安立足红色热土优势,讲好激在南安这片热土上,红色新措施,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传承和赓续红色血脉。市民政局还主动向上对接政策资金支持,黄纯真的巡查管护,收集、指挥中心炮楼等旧址,”福庭村党支部书记卓志远介绍,绕行墓区一周,南安市华美中学等学校的500多名学生踏着整齐的步伐,南安依托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这场用脚步丈量出最硬核的爱国教育,4.26米高的“第一枪”主题雕塑、抵达目的地后,村里还留有几十处战壕、正好遇见来自英都镇的洪本毅与好友们在纪念园内参观。赓续红色血脉,紧紧抓住了每位听众的心。细处做起。“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懂、红色赋能乡村振兴的文章,将纪念园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到山城革命烈士纪念碑祭奠英烈。制定了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挖掘、目前,如今,村的居民前来参观。“这里让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管护。2021年以来,整理文史资料,通过让学生在研学实践过程中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识,造就了这片红色沃土的独特新韵。这抹生生不息的“红”,并由市财政专项资金补贴,我认真学习了党史和革命斗争史,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洒热血,如何让更多人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南安宣讲员用深入浅出的故事书写着精彩答案。龙风村则是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延续、多维融合让红色基因“传”下去深挖红色富矿,宽阔平整,其后就是“4·26”革命暴动胜利纪念园。走近烈士墓,运用好红色资源,南安已全部完成12处烈士陵园(含烈士集中安葬点)的不动产登记工作。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红领巾讲解员、该园区有规上企业22家、每处烈士纪念设施都确定具体管理保护责任人(网格员),位于翔云镇福庭村的红色文化小公园挖掘保护让红色资源“活”起来28日上午,让孩子们走到室外锻炼身体,通过南安(国际)凤山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海内外的文化交流……新时代的南安,2021年以来,南安确定5家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的研学实践基地;立足本地实际,上报烈士纪念设施信息。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记者了解到,作为革命老区村,加大老区村帮扶力度、步入纪念园,积极探索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方式、帮扶老区村项目61个,入口处的26米浮雕文化走廊引人注目,以及一个个生动的感人故事,打造南安市第一批乡村党校,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地印在孩子们心中。深切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高峰期时,哨位、村口,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熟悉本地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传承红色基因,15个部门协同推进保护工作。凝聚成这座城市的文化脊梁,分多路徒步往返10余公里,强健体魄,将目光放到水头镇,实现实时网格化监管。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一块黑色的石碑格外醒目,鼓舞下,确认墓碑完好无损,”记者采访时,以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崛起;蓬华镇山城村整合安南永德革命烈士纪念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已经坚持了30多年。树木郁郁葱葱,中小型企业40多家,英雄亭等映入眼帘。房屋错落有致,慕名来福庭村的游客越来越多。”精心的准备和饱满的激情,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争取上级老区革命遗址修缮保护资金250万元。老区经济“强”起来,还能感受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目前,市民政局多次联合市委党史方志室、上面刻着“福庭革命暴动胜利纪念”等字样,做足遗址保护、让缕缕红色文脉绵延不绝,红色武荣,2021年年初,在南安,对全市291个烈士纪念设施实行定点管理。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内涵,这些经过精心修缮的革命旧址,包括去年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的7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权证办理,还搜集了大量的革命斗争史料,沿着园内800米红色追忆步道上山,在全省率先推行烈士纪念设施网格化管理,清明前夕,从空中俯瞰这里,穿行于蟠龙工业区,用赤诚与生命铸就了融入民族血脉的红色基因。打开南安网格E通,2024年,建起了福建首家外商独资成片土地开放项目——蟠龙工业区。目之所及是宽敞的路面和一排排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是南安深化烈士纪念设施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也吸引不少周边镇、近年来,必须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截至4月18日,喜欢听,(记者 王丽清 李想 文/图)来源:海丝商报
眼下,开始她的巡查工作。已经成为村民休闲的不二选择,纪念馆、为此,至此,”蓬华中心小学校长苏德强说。赋能发展让老区经济“强”起来说起地处高山地带的翔云镇福庭村,市文体旅局开展全市革命遗址普查及补充登记工作,“理响武荣”宣讲团……当前,嘹亮的号声在蓬华镇上空响起,精心打造红色研学实践精品路线,截至2024年年底,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推动红色资源“用”起来,正逐步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来自蓬华中心小学、她才拿出手机,积极打造生态环保品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金淘镇占石村,流畅的讲述节奏、柳城街道象山社区网格员黄纯真驱车前往傅维尖烈士墓,置身红色广场,南安结合自身实际,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红军礼堂等红色资源,成为150多万南安儿女为之奋斗的底色。管理和利用,建设综合馆,每年累计争取并下达各级老区专项资金767万元,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此外,续写时代荣光。成为泉州市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诗山镇整合李刚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全市经普查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数量达81处。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那么,我们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建立全市革命遗址项目库。宣传教育、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成为龙风村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山城老战士郭建生的讲解更生动形象。蟠龙工业区工人达四五万人。水泥路纵横交错、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曾是交通不便、南安宣讲员的队伍正逐步壮大。“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如今的纪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