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台青牙医的“西”望之路:匠心书写两岸情
中新社西安1月19日电 题:台青牙医的西“西”望之路:匠心书写两岸情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来到大陆开诊所,除了提供医疗服务,新春我很在意人与人之间的见闻匠心连接。在治疗中,台青要多给患者提供情绪价值。牙医”蛇年春节前夕,书写台青牙医陈怡安忙碌依旧。两岸 2024年12月,西台青陈怡安在西安的新春诊所中进行工作。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虽为台青,见闻匠心但37岁的台青陈怡安扎根大陆已有二十四载,2000年,牙医因父母前往大陆工作,书写小学刚毕业的两岸陈怡安亦随家人跨过海峡来到广东,并在此间度过了初中与高中的西时光,随后,他考入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然而这里却并非陈怡安牙医故事的起点。 “我的爷爷和伯父都是口腔医生,我的父亲从事义齿加工行业,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传承’二字在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陈怡安表示,“当初与家人讨论志愿的时候,没有过多犹豫就选择了口腔医学,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感到,将来成为一名牙医可以帮助到很多人,这也会让我在心理上很有成就感。” “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学医之路的漫长与艰辛,陈怡安感同身受,“我本科读了5年,研究生又上了3年。”诚然,八年光阴,让曾经青涩的少年成长为更加独立、自信与成熟的青年,在锚定了人生方向的同时,他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甜蜜。 “她是成都人,与我是校友,我们的爱情故事比较平淡。”陈怡安笑言,“大学期间,很流行‘校内网(社交网络平台,现已关闭)’,我和她初识于网络,在聊天过程中我们的爱好与兴趣点都很契合,慢慢就走到了一起。” 对陈怡安而言,家,不仅是温馨的港湾,更是事业的起点,2017年,他在成都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牙科诊所,在当地逐渐站稳脚跟后,陈怡安将目光投向西北内陆。一年后,陈怡安的西安诊所开门揖客。 “西安是西北重镇,综合人流量、营商环境、经济体量等方面因素,我认为它的市场潜力较大。”陈怡安表示,成都与西安之间的高铁交通非常方便,让他能够兼顾两个诊所的事务,并感受两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当初我住在成都时,在饮食方面并不习惯。来到西安后,我发现这里的食物更适合我,无论是羊肉泡馍还是油泼面,都很对我口味。” 在陈怡安的诊所,记者看到,环境的设计注重舒适性和专业性,营造出温馨、干净、整洁的就诊氛围,并为儿童布置了充满童趣的诊疗室和候诊区。在诊所的一面墙上则贴满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合影。 古语有云: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多年行医的过程中,陈怡安很注重与患者的互动,“信任感是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建立的,我的一位患者在就诊期间得知我的小孩与他的孩子年龄相仿,于是我们经常讨论一些关于小孩培养的话题,并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久而久之,医生与患者逐渐成了朋友。” “不是今天牙痛了才是病,其实很多病痛是长期累积所致,所以我们应该定期去维护与检查口腔的健康状况,这种健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甚至要排在治疗之前。”陈怡安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份职业的理解。 从广东到四川再到陕西,在大陆的日子里,陈怡安感受到此间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他既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 “台胞在大陆创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相关政策上的许多优惠措施,为我们规避掉很多经营之路上的挫折与风险。”陈怡安直言,“大陆的市场很大,台湾年轻人在这里努力打拼的同时,如何展现出自身的专业与特点,或成立足之本。”(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美方将所谓“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第一阶段协议实施法案”签署成法 外交部驳斥
- 何兴祥一行来日照市调研
- 日照市工商联召开第七届三次常委会议
- 我市首届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举行
- “板”上会友,享受阳光与风——台湾滑板青年在大陆的创业故事
- 2010年中国水运会26日27日竞赛日程预告
- 市领导慰问困难家庭大学生
- 日照茶博园成功搭建北方绿茶交易新平台
- 事关普惠养老、债券市场“科技板”……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 交通公安消防培训教材定稿会在我市召开
- 日照公安全力抓好水运会安保工作
- 杨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
- 河南多地开展涉台宣传教育活动
- 日照“利剑行动”扎实有效
- 安徽无臂男孩日照圆大学梦
- 水运会滑水比赛产生15枚金牌
- 台湾同学的回乡路|回家过年,是游子与家人的重逢仪式
- 日照“利剑行动”扎实有效
- 水运会滑水比赛产生15枚金牌
- 首批城市运行志愿者正式上岗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