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追寻“银王”足迹 传承银矿文化
张晓辉到山中找寻古银矿洞遗址。银王 “进一趟山,张晓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收获,辉追化但就是寻足想来找找看。这一处就是迹传前几年发现的矿洞。”炎炎夏日,矿文刚获评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文物守护人”的银王宁德市周宁县上洋村张氏理事会会长张晓辉,又一次来到位于周宁县浦源镇官司村围城底自然村附近的张晓山林间,这里藏有多处古银矿洞遗址,辉追化因掩映在绿树丛中,寻足难觅踪迹。迹传 张晓辉是矿文这里的“常客”,每次来到山中找寻古银矿洞遗址,银王他都会在矿洞前伫立一阵,张晓看着先人留下的辉追化宝贵遗产,给自己鼓鼓劲,毕竟每一趟上山,都充满未知。 今年53岁的张晓辉,现为浦源镇上洋村张氏理事会会长。他小时候常听村里的长辈提起先祖的炼银故事,耳濡目染,对古银矿洞遗址甚是痴迷。 没有良好的勘探技术和现代化冶炼设备,先祖用什么炼银?在周宁,到底有多少个古银矿洞遗址?为了解开谜团,2010年起,张晓辉踏上漫长的寻找古矿洞、古代炼银设备之路。 “周宁古银矿遗址多分布于山涧两侧,自然景色优美,矿洞内部结构千姿百态,有横坑、竖洞及因开采矿山形成的形态各异的遗迹。”张晓辉寻找的重点是围城底自然村,此地由来是明嘉靖年间的一纸朝廷批文,将界内的产银富矿区特批给张晓辉的祖先张彭八,由他围城开采,这一盛况持续20多年,并成就了一代“银王”。 回忆起第一次寻矿洞经历,张晓辉依旧十分感慨。当时,他自费请了向导,一路上穿越杂草和茂密的树林,硬生生踩出一条山路。好不容易找到了矿洞,可洞内只能弯下身子匍匐前行,摸索许久,午夜才返家。 “那一趟收获满满,找到了5个古银矿洞遗址。”张晓辉骄傲地说。 从那以后,他每年至少进山4趟,遇到石磨、矿石样品等有关物件时,他便和同行人一同背下山。“最重的一块石磨有100多斤,我们花了一天时间才运下山。这些物件都收藏在我家里,等博物馆建起来,再把它们放过去。”张晓辉说。 2013年至今,张晓辉先后到李墩镇芹溪村、浦源镇紫云村等地探寻,共找到大大小小古矿洞200多处,收集到大小石磨10多个、矿石30多块、炼银工具若干把……周宁古银矿洞遗址的神秘大幕,在张晓辉手中徐徐展开。 除了进山寻找古矿洞遗址,张晓辉还承担起保护张彭八故居的重任。“这可不比上山探洞简单。”张晓辉由衷感叹。 在周宁境内,明代遗存至今的木构古民居寥寥无几,而张彭八故居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专家称其为中国古银矿业主唯一保留完整的地面建筑物,文物价值十分珍贵。 “故居保护是一件费心的事。有的村民为了方便通行和美观,想将故居地面进行硬化,破坏文物原貌,影响文物历史价值。”为了确保张彭八故居原貌,做好核心区住户的搬迁和旧宅地处理,张晓辉一家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整合全村力量,广泛开展宣传,并筹资50多万元,用于故居前期保护。 为了保护故居,张晓辉时常四处奔走,但他从来不叫苦,“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我们手上流失,应该最大限度呈现它的价值,让它活起来”。 张晓辉还致力于还原当地的古代巡检司遗址。他自掏腰包,亲自动手,清理修复了巡检司的石砌墙体、古道、古井、护坡等。同时,在显著位置设立文物保护标识,在重点部位进行围挡,安排巡护人员定期巡查。 “张彭八故居、古银矿洞、炼银文物、巡检司遗址等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生活风貌,展现着时代的特征,是祖先留下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张晓辉说。 张晓辉总是不厌其烦地宣传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价值和意义。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一发现文物线索便会及时报告,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让更多文物得到了保存。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修缮张彭八故居,建设博物馆,让文物有个温馨的‘家’。守护文物,责任重大,我会更加努力,用心、用情守护好文物,守护好这一份历史印记。”张晓辉说。(本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刘志玮 文/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公交车上男子对邻座乘客行窃 露馅后欲私了被拒
- 厦门警方成功打掉1个“市霸”恶势力犯罪集团
- “五一”假期 厦门市位列国内自由行城市第二位
- 厦门警方构筑警校家“三位一体”防骗宣传新模式
- 宁德市将开展药品零售环节专项治理
- 厦门:“五一”假期投诉 餐饮住宿居首
- 厦门116间公共场所母婴室 用这个方法即可轻松找到!
- 厦门关区首份自助打印原产地证书“出炉”
- 寿宁“检团共建”启动 将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制服务
- 厦门观音山附近大厦楼顶因疑似起火引关注 原来是平流雾“搞怪”
- 厦门警方构筑警校家“三位一体”防骗宣传新模式
- “两岸高校师生交流周”活动在厦门举办
- 宁德市将为从教30年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 厦门23日起开启“绿色护考模式” 将严查噪声污染
- 海堤纪念馆:以珍贵实物展现厦门海堤“前世今生”
- 厦门警方构筑警校家“三位一体”防骗宣传新模式
- 宁德一对夫妻吃了野蘑菇 花十多万救命
- 厦门市民维修电子产品更方便 智能科技维修中心亮相厦门百脑汇
- 厦门一大妈带孕妇在公园竹林挖28根笋 称觉得“好玩”
- 福建厦门:打造台湾青年登陆“第一家园”
- 搜索
-